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

12/3/2015 「牽阮的手」紀錄片放映 心得

《牽阮的手是一部由紀錄片導演莊益增(臺大哲學系畢)與顏蘭權(留學英國的電視電影製作碩士)夫妻花五年時間共同執導的臺灣電影,於2010年完成,2011年公映。故事紀錄同樣出身臺南的社運人士田朝明醫師與田孟淑夫婦橫跨長達六十幾年的深情與大愛,也透過兩人長期投入台灣民主運動呈現出臺灣半個多世紀的民主發展歷史,及對臺灣這片土地堅持永續的熱愛。

   內容描述了,臺南縣山上鄉有位熱情活潑的臺南女中二年級學生田孟淑,跟田朝明醫師所發生的愛情故事做揭幕,因年紀相差16歲,其中曲折不順,但也沒有因此切斷他們的感情。

   接著故事開始敘述他們結為夫妻之後,慢慢國民政府來台,發生了各種事,他們倆個開始參與國民運動,藉由這個地方開始描述台灣最真實的事情,台灣的民組是怎麼慢慢過來的,當中死了多少人,多少人為了民主,付出了多少,令人深省。

11/19 「公民不服從」演講 心得分享

11/19 「公民不服從」演講 心得分享
   甚麼是公民不服從呢? 公民不服從為在憲政體制下處於少數地位的公民表達異議的一種方式,是一種反對權的政治權利。
公民的「反對權」就是指「公民不服從」,雖有可能涉及違法的行為,卻是出於「社會良知及正義」的公共利益之關注而不得已所選擇的一種手段,是少數人基於對法律忠誠的一種喚起多數人認同的非常手段。
基於公民的道德、良知所從事的「公民不服從」,這是不同於一般的「暴民反抗」及「暴動」。「公民不服從」參與者的訴求,是否符合「社會良知及正義」的公共利益是須要訴諸社會多數人的認同所進行的一種抗爭行為。
2014318日發生的 太陽花學運 就是一個公民不服從的運動,訴求將服貿協議退回行政院。先建立兩岸協議的監督機制,再用其來審查服貿。兩岸協議的監督機制應符合五大原則:公民能參與、人權有保障、資訊要公開、政府負義務,國會要監督。
召開公民憲政會議。公民憲政會議討論內容包括、憲政體制、選舉制度與政黨制度、兩岸關係法治基礎、社會正義與人權保障、經濟政策與世代正義等。反對會議由馬江召開、反對侷限在經貿議題、反對由工商團體主導。
立委應傾聽民意,不要只聽黨意,並要求政黨不要以黨紀處分控制立委投票。

利用公民不服從去表達要的訴求,讓政府不能隨意忽視民意。

11/5/2015 議題思考與討論 (二) 如何看待「人」是合於道德的-心得

11/5/2015 議題思考與討論 ()
     如何看待「人」是合於道德的-心得
  在這堂中,講師為我們介紹”如何看待「人」是合於道德的”得主題,究竟道德為何物? 根據康德對於道德的論點,他主張人應該追求自由,但人的自由則與較低級的動物本能相反,也就是說,除非人能夠從性、欲望、飢渴、嫉妒,等動物本能中解脫出來,則不能稱自己享有自由。於是,康德將自由的定義分成三種不同的道德反差,各為『責任vs本能』、『自律性vs他律性』、以及『絕對命令vs假設命令』等。
易言之,所謂真正的自由,或是純道德,要符合一種居先的條件,也就是說,一種尚未有任何條件所污染的情境。它是一種自發性的、內證式的、無條件性的責任,也就是說,一件事情要符合道德規範,其要來自內在自證的良心範疇,且執行者必須擺脫外界所強加的束縛,並將人類動物特質最小化,並將人類共同命運扛在肩膀上。

讓我們去思考自由跟道德該怎麼平衡,讓我們去想平常可能不會想到的事!

2015年12月3日 星期四

「城市發展下的動物處境」: 連流浪也不允許的極度邊緣

「城市發展下的動物處境」:
連流浪也不允許的極度邊緣

   流浪動物,在日益發仔的現在,不知不覺也成了一個問題,關懷動物的團體跟重視人們生活以及利益的人們,逐漸展開了衝突,許多動物,開始由人為飼養,最後遭放生,流落街頭,成了我們口中的流浪動物,當然生為大多地區的住民,不太喜歡,畢竟流浪動物給人的印象,以及生活、清潔方面,並不優質,動物保護團體方面,一眼就看到了動物的苦境,居無所處,但,這樣可正是衝突的來源,當你只注意到某樣東西時,可能會忽略甚麼,當要討論事情時,或許從對方的角度出發解決事情才是更好的,希望不管事城市居民,或是關心動物的人們,能從對方的角度出發,找出問題的癥結點,相信最終能讓動物跟人們,都能有容身之處,和平相處!

2015年11月5日 星期四

議題思考與討論 (一) 心得

議題思考與討論 () 心得
    今天李素楨老師跟我們討論的是有關【安樂死】有關的議題。 安樂死」(Euthanasia)指的是:因病人罹患無可治癒的疾病,而遭受痛苦時,藉由注射致命性藥物,或停止不必要的醫療等方式,來結束病人生命的一種醫療和生命處置。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但是,當罹患連醫生都束手的惡疾時,是否仍應遵循生命權的傳統見解,眼睜睜看著病人受病痛折磨而死?
現代人對於死亡的看法有異於以往,歐洲某些國家認為,基於人的尊嚴和人道考量,病人應該有一種「死亡權」,即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我們能主張和平的終止自己的生命。
20世紀30年代,德國提出了所謂的「沒有生命尊嚴的生命」(ein unlebenswuerdiges Leben)的概念,認為植物人及癌症末期病人,應該可以要求結束自己的生命,以維護生命最後的尊嚴。
全世界第一個立法准許安樂死的國家是荷蘭。荷蘭的國會眾議院於20001128日通過安樂死以及醫師助死法案,並在2001410日通過參議院,讓安樂死合法化。接著,包括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和美國的奧勒岡州、華盛頓州和蒙大拿州等地也陸續跟進,立法准許安樂死。德國則禁止主動安樂死,允許被動安樂死。

安樂死的種類可分為:一、主動安樂死:按病人要求,主動為病人結束生命(例如透過注射方式)。二、被動安樂死:按病人意願停止療程(例如除去病人的維生系統或讓病人停止服藥),使其自然死亡。
安樂死的執行,以荷蘭為例,要執行安樂死,須出自病人意願,且有醫生證明病人正處於「不能減輕」和「不能忍受」的痛苦中,醫生和病人之間也得先達成共識,確認安樂死已經是他們的唯一選擇。重症病人可以口頭形式或者書面形式要求被動安樂死。當病人因病重無法表達意願時,其親屬可以代替他做出決定。

   台灣是否也要開放,還是大家在爭論的問題,要怎麼有一個玩上的配討措施,我認為會成為安樂死開放的關鍵,盲目開放絕對會衍生出許多問題。

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10/22「生命倫理學」(二) 心得分享

10/22「生命倫理學」() 心得分享
   講者李素禎女士,延續上星期的生命倫理學,繼續跟我們討論這類相關的議題,主要焦點在道德,何謂道德,引用孟子說的: 「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孟子》「離婁」)
   意思是,人和動物不同的地方很少,只差在人類有仁義道德的天性。一般人都不曉得仁義的可貴在哪裡,因而將之背離,只有仁人君子才知道仁義的珍貴,將它保存,並由自身推廣出去發揚光大。
從這點看來,虞舜是一位真正的聖人。他明白世間萬物自有其運行之道,了解人類間慣有的倫理道德,完全依照天性裡的仁義來處理世事,而不是因為知道仁義道德的可貴,才勉強自己去做的。如此說來,那些背離仁義道德的人,跟動物實在沒有兩樣。

孟子比孔子說的更具體,更能讓大家了解,他所想要傳達的,希望大家都能朝向道德之路。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生命倫理學(一)心得分享

生命倫理學()心得分享
   剛開始講者給我們看一則新聞,在棒球場,燈泡碎掉往下掉落,大家奔走,但出現了一個畫面,一個女生抱住一個小男孩,讓他不會受傷,老師問我們,是我們的話會怎麼做?並引用儒家的性善說: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孫丑上》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
——《孟子·告子上》

並讓我們去思考,之後還讓我們討論了美國一則墮胎的事件,在美國並不是每個州都能墮胎的,在某個州,有個女生要墮胎,但被阻止了,他開始到美國法院上訴,利用尊重自主原則等等,最後予以勝訴,老師讓我們分成兩組,分成支持墮胎跟反對墮胎,讓兩組進行辯論,說明支持跟斐對的原因,但各有其觀點,不能以一概全,並不是能支持某個論點就能完美解決的問題!

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

哲學思考心得

哲學思考心得
講者李素楨 老師
中原大學電子系兼任助理教授,中央大學哲學所博士


讓我們從哲學的角度出發,來開始探討生命倫理、生命道德,倫理在生命中禮以說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規範,講者開始就丟了一些哲學的問題給我們,讓大家動頭腦,去思考其中,並提出有關價值觀的論點,價值觀是個神祕的東西,擁有不同價值觀的人,從眼中所看出去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造成很多事情可能沒辦法讓眾望所歸,總有人會受到委屈。之後還跟我們談論道德,並用一個大家可能以前聽過的例子,一個失控的火車,在本來的路上有5個工人,但另條路上只有2個,你會怎麼選擇呢? 我相信這件事情可能是無法找到一個正確或是真正的答案,但這就是要我們去思考的地方,當選擇權在你手上的時候所背負的,絕對不是那麼容易的東西,一個決定牽動著一排事情,面對兩難思考,去探討道德,讓人深省。

2015年10月7日 星期三

認識身心障礙者,如何與身障者互動 心得分享

認識身心障礙者,如何與身障者互動 心得分享
演講者一開始就問我們,台灣的身心障礙者有多少人呢?我想占大多數的人,想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包括我在內,也沒特別去想,身心障礙者有多少人呢?答案讓人意外的,竟然高達了近150萬左右的人,這是比想像中還要高很多的比例。
到底怎樣才算身心障礙呢?目前分為以下8類,在這邊順便介紹一下:
第一類:神經系統構造及精神、心智功能
智能障礙者
植物人
失智症者
自閉症者
慢性精神病患者
頑性(難治型)癲癇症者
思覺失調
第二類:眼、耳及相關構造與感官功能及疼痛
視覺障礙者
聽覺機能障礙者
平衡機能障礙者
第三類:涉及聲音與言語構造及其功能
聲音機能或語言機能障礙者
由於器質性或機能性異常導致語言理解、語言表達、說話清晰度、說話流暢性或發聲產生困難。
第四類:循環、造血、免疫與呼吸系統構造及其功能
重要器官失去功能者-心臟
重要器官失去功能者-造血機能
重要器官失去功能者-呼吸器官
第五類:消化、新陳代謝與內分泌系統相關構造及其功能
重要器官失去功能-吞嚥機能
重要器官失去功能-
重要器官失去功能-腸道
重要器官失去功能-肝臟
第六類:泌尿與生殖系統相關構造及其功能
重要器官失去功能-腎臟
重要器官失去功能-膀胱
第七類:神經、肌肉、骨骼之移動相關構造及其功能
肢體障礙者
第八類:皮膚與相關構造及其功能
顏面損傷者

很多身心障礙者表面上是完全看不出來的,比你想像中的更多!

在接觸牠們時,要小心觸及他們心裡的傷痛,並給予關懷,而不是同情,在現今社會,身心障礙者常常遭到排擠,造成有些身體障礙的人,心理也染上了障礙,雖然不能說都是其他人的責任,但如果大家可以,少一分歧視,多一分關心,我相信帶來的絕對是正向的能量,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不僅僅是對方受惠,自己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成長,擁有一顆美麗的心,變得更加美好!

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萱瑙人的感覺觀後感

萱瑙人的感覺觀後感
在一個在德國黑森林裡,綠意盎然充滿著活力的美麗小鎮,過著和平安穩的生活,誰也沒想到,那一天,人們經歷了遭受核能以及能源團體的無情對待,1986426日,在車諾比發生了核災,看不見、摸不到的災害,就這樣毫無人性的擴散。
   萱瑙人遭受侵害,也看到了問題,他們不希望再有任何核災發生,從節電開始,設定了一連串的計畫,並在長久的努力之後,獲得了他們所希望的成果,很重要的關鍵是,必須付諸行動,雖然行動不一定會帶來成功,成功必須建立在良好的研究跟計畫,但不行動便沒有機會。
   現今許多國家已經感受到了核能的威脅,發現到它所帶來的便利,或許沒有比災害來的更大,在開採原料,或是使用完之後,都是一個不能想像的汙染,不會消失,在幾百幾千年後,還持續釋放汙染,使用替代能源已經是一大議題,其中一個問題來自於政府優待各大賺錢企業,不僅是節稅,還以優惠的電價供應,這並不符合公平,以至於造成的破口,要由很多地方去彌補。

   人們往往只沉浸於眼前的事物,卻在回首時才發現,無法挽回的事情一直在發生,最後必須拿出比賺取的利益更多更多的東西去找回你所失去的,失去,才讓人覺得珍貴,在做事前多做規劃,看看在利益外的東西,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改變世界,珍惜還擁有的西。